当前位置:首页
>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党史小故事
发布日期:2021-05-11 来源:共产党员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到访“红色圣地”,在不同场合谈感悟、讲故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让我们从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年总书记提到的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


      2019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这是习近平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


01


甘祖昌与龚全珍的故事


      我向大家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坚持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随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农村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同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龚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背景故事链接: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带着妻子龚全珍,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原因很简单:为了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妻子龚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到当地学校当老师,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是一只铁盒子,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与二级解放勋章……


02


“四有”书记谷文昌


      福建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先进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个,我多次提到过他的事迹。他在东山县工作了十五年,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把一个荒漠化的孤岛变成半岛,并建成了海上绿洲,使群众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在福建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背景故事链接:


      1950 年,谷文昌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03


“半截皮带”的故事


      在参观军史馆时,我对长征途中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在视察十三集团军时的讲话


  背景故事链接: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该旅4连)和兄弟部队开始第3次穿越草地。刚进入草地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当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带拿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攥紧剩下的半截皮带,眼含热泪对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吧,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路上,周广才的6位同班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延安。周广才在皮带的背面烫上“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纪念那段峥嵘岁月。


04


“红岩精神”


      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七日在重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背景故事链接:


      红岩精神产生于抗战相持阶段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1939年初,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国统区工作,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始了在国民党统治区长达八年的斗争历程。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带领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气节的融合,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成熟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品质——红岩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成果。


05


“腰缠万贯的乞丐”刘启耀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破除“四风”顽疾。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背景故事链接: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左胸中弹晕了过去。醒来后,刘启耀发现战友已经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天夜里,他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洞口,取出了埋在乱石堆中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装着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那是他和曾山同志分手时,组织上要他妥为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可比生命还重要!


       刘启耀深感责任重大,把小布包系在腰间,身穿烂棉袄,头戴破雨笠,手拿打狗棍,在随后两年寻找组织的过程中,以乞讨度日,不曾动用分毫,被称为“腰缠万贯的乞丐”。


06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百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七日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


  背景故事链接: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1920年4月底,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截至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